为什么吉祥要放卫星由于无人驾驶不止于车

2020-05-13 12:42:31  阅读:6688 来源:自媒体作者:奔驰GLC级

问题很简单,印象中专业造车的吉利,为何看准了造卫星?答案也很简单,近地轨道卫星可以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,再结合图商的高精度地图服务,无人驾驶的商业版图正在逐块完善。

4月24日,中国航天日,吉利控股集团公布了双星发射计划。

随后,也传出吉利正在招聘火箭总师的消息。

这些新闻叠加在一起,不禁让人猜想,吉利究竟在下怎样的一盘棋?是否要正式进军航空领域了?

时空道宇和吉利控股是什么关系?

简单梳理一下吉利控股集团的管理架构。

吉利控股集团下设5个集团公司,分别是吉利汽车集团、沃尔沃汽车集团、吉利科技集团、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、铭泰集团。

汽车是主业,所以有3个集团公司与造车直接相关。铭泰集团的业务涉及教育、体育、文旅等,暂且不表。

另外一个是吉利科技集团,业务范围更广,也更前瞻。曹操出行、太力飞行汽车、国铁吉讯在其麾下,今天要聊到的时空道宇,也属于吉利科技集团。

无论是双星发射,还是招聘火箭总师,皆是时空道宇这家略显低调的公司在运作。

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,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,法定代表人为王洋,李书福任董事长。

主要股东是吉利控股旗下投资公司杭州迈捷投资有限公司(持股比例为70%),经营范围包括卫星通信系统、通信技术、数据处理技术、电信业务等。

按照官方的说法,吉利之所以投资时空道宇,是为了谋求“天地一体化”。正如文章导语中说明的,发射卫星,仍在为吉利的汽车业务做伏笔。

首先,还是需要提一下政策变化。2014年,国家发布相关政策,明确指出:“鼓励民间资本研制、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,提供市场化、专业化服务”,由此,我国民营航天产业快速起步。

时空道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,由吉利控股集团提供资金,所招募的成员也多来自国家航天体系,主要负责研发卫星,可以提供卫星通信和导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。

今年3月,吉利科技集团在浙江台州启动了新项目,计划打造一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中心,涉及卫星总装集成测试,将包括研发中心、制造中心、测控中心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。

仰望星空,吉利设置好了新的锚点。

配合着,时空道宇计划在年底发射两颗近地轨道卫星。该卫星将在距离地面200至2000千米的高度运行,为车辆提供高精度定位是首要任务。

当然,卫星自己造,发射任务还需要交给“国家队”。而时空道宇计划招募火箭总师,主要为了解决星箭融合的问题,并非直接造火箭。

卫星入轨,需要一定的时间做研发、制造、试验与考核。吉利布局较早,今年到了有所收获的时候。

布局卫星对于高精定位有何意义?

无人驾驶得一步一步去实现。

目前,我们主要关注单车智能。站在车的视角上,主要依靠传感器(雷达、摄像头)收集数据,监测环境,再进行决策处理,之后由控制管理系统执行驾驶动作。

车只要是运动,它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。单车智能,可以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判断,比如相对于道路,或相对于其他车是怎样的状态,从而完成无人驾驶。

但是,单车智能存在局限性。随着应用场景的复杂化,数据量也在增加,外界辅助有必要介入了。

仅就位置确认而言,我们应该一个相对精准的定位系统。之前是米级、亚米级,现在要求厘米级。

怎么实现呢?

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教授,有一句话总结很到位,“高、中、低轨卫星与地基增强系统相结合,才能构建起理想的高精卫星定位导航系统”。

高轨、中轨卫星是基础,我们会继续做好。地基逐渐铺开,在5G时代,可以充分的发挥“基建狂魔”的优势。低轨卫星信号强度高,需求数量大,但门槛也比较低,可以鼓励民间资本介入,形成良性竞争。

时空道宇计划发射的两颗卫星,正好属于低轨卫星。

但凡提到吉利造卫星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马斯克的“星链”计划,但两者的出发点其实是不同的。

众所周知,马斯克在投资特斯拉之前,就已经创办了Space X公司,承载着他的“探索火星梦”。

这个“星链”计划听上去有点夸张,计划在地球轨道上部署12000颗卫星,所处的高度也在低轨区,属于低轨卫星。

马斯克的想法很美好,要通过这12000颗低轨卫星搭成一个卫星互联网,覆盖全球,身处各地都可以随时上网。目前,已经布局了420颗,离目标还有不少的差距。

我国也有对应的计划,称为“虹云工程”。卫星互联网本身,也被纳入了新基建的范畴。

但是,我们要明确一点,马斯克的“星链”计划并非像网上很多观点说得那么夸张。诸如,“星链”计划将会帮助美国直接跨越5G,进入6G时代。

5G技术主要解决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通信速度问题。比如,智能手机需要上网,需要接入地面基站,5G技术能够完全满足更高的通量密度、连接密度,空口时延将小于1毫秒,最终实现小范围高通量通信。

“星链”计划,属于卫星互联网。简单理解的话,相当于把基站搬到了天上,所以也叫星基系统。但其与5G技术的地面基站是互补关系,并非颠覆的关系。

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:

1、弥补偏远地区基站覆盖少、建设成本高的短板问题,也就是说,即使身处沙漠、海洋等地区,可以连接卫星接入互联网。

2、互联网本身的网络延迟有可能被缩短,因为互联网通讯主要靠光缆,短距离没有感觉,但如果超长距离通信,比如国家与国家之间,可能得跨越高山和大海,就需要一些山区或海底光缆,造价高,延迟也比较长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借助卫星搭起通信通道,不仅成本更低,延迟也可能被缩短,毕竟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更快。

基本的设想是,在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地区,仍主要依靠5G地面基站接入互联网(如果想直接接入卫星,意义不大,而且卫星的通量密度能否满足要求,需要之后去验证);在特别偏远的地区,则有可能依靠卫星基站接入互联网。

智能汽车必然也是一个移动终端,也需要借助5G技术接入互联网,这正是V2X的基础。

由于汽车是高速运动,更需要确保尽可能低的网络延迟,所以,无人驾驶才一直等待5G的到来。

运动的汽车,一定要准确知晓自己的位置。借助地基系统,融入V2X大网络中,汽车可以标识自己的位置。但地面基站之间,也可能存在彼此覆盖的空白区,卫星系统则可以实时监测,相当于对定位准确性又上了一把锁。

时空道宇计划发射的两颗卫星意义在于此,精确定位。并不排除,马斯克的“星链”计划在将来也具备为汽车精准定位的作用,虽然这个计划目前宣传的重点,仍然是“空中互联网”。

高精地图,无人驾驶的又一块版图

我们还必须要格外注意,除了高精定位,高精地图也是一块重要版图。

2019年8月,箩筐技术公司以8.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一家地图供应商,名为易图通。

箩筐技术公司背后的投资者,包括了吉利科技集团。

要知道,在国内绘制甲级导航电子地图是需要资质的。目前只有十几家,我们比较熟悉的地图供应商包括四维图新、高德、百度、易图通等。

很多车企没有地图绘制资质,包括吉利。这也是吉利投资箩筐技术公司,进而收购易图通的原因所在。

作为前瞻性观察,多数车企都有隐忧。如果在未来,无人驾驶如期而至,那么造车本身的利润可能越来越低,越来越不重要。如果仅仅造车,在行业链条中的话语权也可能越来越弱。

因为核心价值百科会转移到无人驾驶服务本身,那么车企就要抢占高地,任何一块新拼图都值得抓一下。比如,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,如果车企无法做到原生态开发,那就去谋求合作,或者资本介入,提前布局。

单就高精地图业态而言,宝马、蔚来纷纷与四维图新展开合作,凯迪拉克、吉利的牵手对象是高德,北汽、长城则与百度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
研发卫星的政策限制早已打开,吉利算是跑得最快的一个。

无人驾驶,不止于车。

技术的升级过程,带来的是整个行业价值百科链的转移与重构。有句话略显激进,前瞻布局,终究是一个豪赌的过程。没有人知道未来一定会怎样,以及未来已来的时间节点。

我们只是循着技术变革的潜行轨迹,趟着激流过河。这一切的储备,希望在价值百科重构的那一天,不会被时代的旋筒抛出去。